1.2亿农村老人如何养老?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其重要性。6月13日,民政部携手22个相关部门共同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标志着国家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养老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的战略规划。下面由无心号小苏带大家了解具体情况。

image.png

农村老年人口众多,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容忽视。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如何确保他们的晚年生活得到妥善照料,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意见》的出台,不仅是对这一问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全面升级。

《意见》首先明确了农村养老服务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是如何切实解决失能老人及农村老人其他方面的迫切需求;二是如何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县、镇、村三个层级;三是如何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确保服务真正惠及每一位老人。

在解决失能老人需求方面,《意见》提出了县级层面将发挥专业性服务功能,集中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这意味着,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将承担起更为重要的角色,通过提供专业的医疗、康复等服务,满足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

在完善农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方面,《意见》强调了乡镇、街道、社区层面将扩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以满足更多老人的需求。村级层面则侧重于提供邻里服务点和农村幸福院等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层级分明的服务体系,将确保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方面,《意见》提出了“床边服务”的理念,要求将优质养老资源直接送达老人身边。这不仅要求提高养老床位的利用率,更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专业的技能和良好的服务态度,确保老人得到全方位的关爱和照顾。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的发布与国家整体发展背景紧密相连。去年5月国家推出的《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城乡养老服务提供了统一标准,强调了政府在农村养老设施购买服务中的投入。同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推进也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此外,《意见》还强调了加强县域养老服务的能力建设。通过县民政部门直接对接人力资源,为农村养老服务注入更多专业力量。同时,发挥村集体内老年人的互助作用,特别是低龄老人的积极性,也将成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这种“以老助老”的模式,不仅能够缓解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问题,还能够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97552693@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本文链接:https://hbwxh.com/n/13816.html